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被引:18
作者
朱杰华
杨志辉
邵铁梅
田世民
张志铭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保定,保定,保定,保定,保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生理小种; 组成;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32 [马铃薯(土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利用 8个分别含有单显性基因R1、R3、R4、R6、R7、R9、R10、R11及其不同组合的复合基因鉴别寄主 ,对1997~ 1998年采自河北、云南、四川、重庆和内蒙古等地的 9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结果表明 ,90个菌株中有 2 1个生理小种。发生最普遍的小种为 1.3.4 .7.9.10 .11,发生频率为 32 .2 % ;其次较普遍的小种还有 1.3.4 .6 .7.9.10 .11和 3.4 .7.9.11,发生频率均为 10 .0 %。参加测试的抗性基因全部都能被被测菌株的毒力基因克服 ,说明被测晚疫病菌群体中的毒力基因存在非常普遍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J].
杨艳丽 ;
罗文富 ;
国立耘 .
植物保护, 2001, (04) :3-5
[2]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分布附视频 [J].
朱杰华 ;
张志铭 ;
李玉琴 .
植物病理学报, 2000, (04) :375-375
[3]   湖北恩施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J].
刘晓鹏 ;
谢从华 ;
宋伯符 .
中国马铃薯, 1995, (02) :81-83
[4]   我国北部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发生和变化 [J].
黄河 ;
程汉清 ;
徐天宇 ;
徐大雅 ;
霍守祥 .
植物病理学报, 1981, (01) :45-49
[5]  
A proposal for an 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rac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of genes controlling immunity in Solanum demissum derivatives[J] . W. Black,C. Mastenbroek,W. R. Mills,L. C. Peterson.Euphytica . 195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