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黄瑞雄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科学人文主义; 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发展;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06.06.026
中图分类号
N03 [科学的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10108 ;
摘要
萨顿首倡的科学人文主义,在西方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在中国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快速演进,其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弘扬了萨顿的核心思想,既克服了科学主义的缺点,又超越了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狭隘性,具有开放性、人本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的中国特色,从而是“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它对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实践,对促进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J].
黄瑞雄 ;
韦文荣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1-6
[2]   科学人文主义何以产生 [J].
黄瑞雄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6) :736-742+839
[3]   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 [J].
邹承鲁 ;
陈述彭 ;
陈平原 ;
金碚 ;
刘大椿 ;
柳冠中 ;
沈德忠 ;
蒋国华 ;
金吾伦 ;
李喜先 .
中国软科学, 2002, (08) :9-26
[4]   萨顿科学人性化的理想与现实 [J].
黄瑞雄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 (04) :12-17+32
[5]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美)萨尔顿(Sarton;G.)著;陈恒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6]  
科学的生命.[M].(美)萨顿(Sarton;G.)著;刘译;.商务印书馆.1987,
[7]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 著;许良英;范岱年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6,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