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

被引:147
作者
崔建远
机构
[1] 暨南大学法学院
[2]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关键词
物权编立法; 物权法定主义; 物权变动; 物权客体;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编纂中国民法典,仍应设置物权编,而非财产法编。在物权种类上,应当缓和物权法定主义,保持物权种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增设居住权、典权和农地经营权,区分地表、地上和地下三种不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承认法定地役权制度。在物权效力上,应当明确物权的追及效力,取消抵押物转让需要取得抵押权人同意的规定,协调海域使用权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妥善设计房地权属的基本内容及其例外规则。在物权变动上,明确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都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指示交付无须以"依法占有"为前提,基于法律行为的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以交付为生效要件、登记为对抗要件,增加添附、先占等作为物权变动的原因。在物权客体上,创设共用物制度,慎重对待"动产用益物权",明确矿藏、水流等特殊客体的法律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确定建筑物所有权的依据 [J].
崔建远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6) :9-12
[2]   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我国设立居住权必要性的多重视角 [J].
申卫星 .
中国法学, 2005, (05) :77-92
[3]   海域使用权制度及其反思 [J].
崔建远 .
政法论坛, 2004, (06) :54-63
[4]   抵押权探微 [J].
崔建远 .
法学, 2004, (04) :75-80
[5]   无形财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 [J].
马俊驹 ;
梅夏英 .
中国法学, 2001, (02) :103-112
[6]   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 [J].
马俊驹 ;
梅夏英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1) :90-105
[7]   “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兼论我国农用权的目标模式 [J].
崔建远 .
法学研究, 1995, (06) :29-35
[8]   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 [J].
崔建远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 (03) :24-32
[9]  
设立居住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利益[N]. 陈华彬.检察日报. 2004
[10]  
物权[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崔建远,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