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和产量性状的研究

被引:28
作者
李淑文 [1 ]
周彦珍 [2 ]
文宏达 [3 ]
李雁鸣 [1 ]
肖凯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
[3]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氮效率; 产量;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6.02.015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2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子粒产量和氮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氮胁迫条件下,供试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具有明显差异。缺氮条件下子粒产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划分为氮高效、中效和低效三类,氮高效品种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少。在缺氮条件(N-)下,不同氮效率品种成熟期植株全氮含量差异不大,植株氮素积累量、氮效率(NUE)、吸收效率(UPE)和利用效率(UTE)均以氮高效品种最高,中效品种次之,低效品种最低。缺氮条件下较强的氮素吸收和利用能力是氮高效小麦品种氮胁迫条件下高氮效率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不同基因型对氮营养胁迫的反应 [J].
向春阳 ;
常强 ;
马兴林 ;
关义新 ;
凌碧莹 ;
张宝石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 (04) :5-7
[2]   不同氮钾条件下水稻基因型氮、钾积累利用差异 [J].
李华 ;
杨肖娥 ;
罗安程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1) :87-89
[3]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生态生理机制 [J].
黄高宝 ;
张恩和 ;
胡恒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3) :293-297
[4]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 [J].
刘建安 ;
米国华 ;
张福锁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3) :246-252
[5]   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Ⅰ.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产量的影响 [J].
童依平 ;
李继云 ;
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2) :104-111
[6]   农田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J].
张国梁 ;
章申 .
土壤, 1998, (06) :291-297
[7]   氮素营养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 [J].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04) :331-338
[8]   氮肥施用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 [J].
吕殿青 ;
同延安 ;
孙本华 ;
OveEmteryd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01) :8-15
[9]   不同基因型小麦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J].
何文寿 ;
储燕宁 ;
王彦才 ;
杨发 .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7, (04) :29-34
[10]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