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比较

被引:16
作者
霍忠明 [1 ]
王昭萍 [1 ]
梁健 [2 ]
刘振 [2 ]
沈建平 [1 ]
张跃环 [3 ]
姚托 [1 ]
苏家齐 [1 ]
于瑞海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近江牡蛎; 杂交; 生长; 存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评估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育种的可行性,以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为实验对象,比较了两种牡蛎杂交与回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及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香港巨牡蛎卵子可以与近江牡蛎精子受精,受精率为47.33%±2.52%,但近江牡蛎卵子与香港巨牡蛎精子不受精。在回交实验中,香港巨牡蛎(H♀)与近江牡蛎(A♂)的杂交牡蛎(HA)与香港巨牡蛎(HH)或近江牡蛎(AA)都可以正常交配,但各回交组受精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幼虫期,HA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HH和AA;HA幼虫生长快于AA,但慢于HH;A♀×HA♂回交组和HA自繁组的幼虫存活率为0。稚贝期,HA稚贝存活率与HH、AA自交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HA稚贝生长快于HH,但慢于AA。另外,研究发现H♀×HA♂回交组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HA差异不显著,优于其它回交组。
引用
收藏
页码:1155 / 11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杂交及早期杂种优势分析
    张跃环
    王昭萍
    闫喜武
    苏家齐
    张辉
    姚托
    霍忠明
    于瑞海
    杨鹏
    [J]. 水产学报, 2012, 36 (09) : 1358 - 1366
  • [2] 牙鲆与夏鲆杂交及回交子代胚胎发育及早期生长比较
    隋娟
    徐世宏
    王文琪
    马道远
    肖志忠
    肖永双
    刘清华
    李军
    [J]. 海洋科学, 2012, (06) : 54 - 58
  • [3] 红鲫♀×乌龙鲫F2(4n)♂回交F1的倍性及黑体色表现的观察
    金万昆
    高永平
    俞丽
    杨建新
    朱振秀
    赵宜双
    [J]. 淡水渔业, 2012, 42 (02) : 88 - 92
  • [4] 太平洋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两近缘种间杂交及其早期阶段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
    郑怀平
    王迪文
    林清
    孙泽伟
    张涛
    陈兴强
    [J]. 水产学报, 2012, 36 (02) : 210 - 215
  • [5] 巨蛎属(Crassostrea)四种牡蛎精子Bindin蛋白海藻糖凝集素结构域(Fucose binding lectin)多样性研究
    吴琪
    李莉
    张国范
    [J]. 海洋与湖沼, 2011, 42 (02) : 251 - 255
  • [6] 鲤回交群体4种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储志远
    张晓峰
    曹柱
    孙效文
    [J]. 水产学报, 2011, 35 (01) : 10 - 19
  • [7] 小大麦远缘杂交种研究进展[J]. 张起昌.小麦研究. 2010 (02)
  • [8] 耐盐罗非鱼育种回交效应评估
    刘于信
    李思发
    蔡完其
    李腾云
    莢金华
    张艳红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9, 16 (03) : 332 - 339
  • [9] 中国近海“近江牡蛎”的分类和订名
    王海艳
    郭希明
    刘晓
    张国范
    张素萍
    徐凤山
    [J]. 海洋科学, 2007, (09) : 85 - 86
  • [10]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楼允东
    李小勤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01) : 151 -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