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益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亮 [1 ,2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盐城师范学院
[3]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LMDI因素分解法; 盐城市;
D O I
10.14108/j.cnki.1008-8873.2015.05.019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1204 ;
摘要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盐城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益和分解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本区域有针对性的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合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和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上为碳源区,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净碳排放总量从2002年的474.45万吨增加到到2012年的980.64万吨,排放总量合计增加了506.19万吨,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率为9.72%;其中建设用地为主要的碳源,占总碳排放总量均在90%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占总碳排放总量均在40%—50%之间波动;在研究时段内,盐城市的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将更加艰巨;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原因,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根据LMDI模型对盐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发现,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对盐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较强的正效应,土地利用结构因素和土地利用效率因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盐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最后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和能源效率等角度,提出减少碳排放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J].
罗志军 ;
史想松 ;
韩林婕 ;
聂玲玲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 (05) :1074-1081
[2]   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赵先超 ;
朱翔 ;
周跃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3) :941-949
[3]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 [J].
赵荣钦 ;
陈志刚 ;
黄贤金 ;
钟太洋 ;
揣小伟 ;
赖力 ;
张墨逸 .
地理科学, 2012, 32 (12) :1473-1480
[4]   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 [J].
孙贤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3) :394-401
[5]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J].
曲福田 ;
卢娜 ;
冯淑怡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76-83
[6]   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 [J].
刘英 ;
赵荣钦 ;
焦士兴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154-157+162
[7]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8]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9]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10]  
低碳经济导向的区域土地利用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D]. 黎孔清.华中农业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