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水保措施对入黄干支流泥沙特性的影响:Ⅱ.减沙效益分析

被引:9
作者
倪晋仁
韩鹏
王光谦
张仁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2] 清华大学水利系
关键词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减沙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应用文献[1]关于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黄河干支流中泥沙粒径分布的研究结果,可以对相应条件下的减沙效益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文献[1]模型,本文不仅探讨了在给定地貌类型条件下各类水保措施实施前后流域汇入黄河干支流的泥沙总量的变化,而且还在扣除降雨变化的影响之后,预测了各类组合条件下非均匀泥沙中减沙效果最佳的粒径级和相应粒径级泥沙的减沙量,预测结果得到了黄河干支流各站所有实测资料的验证。文中还简要讨论了人类活动(主要是开矿)对减沙效益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黄河中游水保措施对入黄干支流泥沙特性的影响:Ⅰ.泥沙粒径变化 [J].
倪晋仁 ;
韩鹏 ;
张仁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1) :2-10
[2]   80年代黄河泥沙减少原因分析 [J].
刘德夫,于一鸣 .
中国水土保持, 1994, (01) :15-17+62
[3]   1919—1989年黄河的水沙变化分析 [J].
熊贵枢 ;
支俊峰 ;
徐建华 ;
李世明 ;
顾弼生 ;
董雪娜 .
水土保持学报, 1992, (02) :1-6
[4]   80年代黄河中游来沙减少的原因分析 [J].
张胜利 ;
王轶睿 .
水土保持通报, 1992, (02) :1-14+60
[5]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减沙效益研究 [J].
侯喜禄 ;
曹清玉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2)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