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赵卫 [1 ]
刘景双 [1 ]
孔凡娥 [2 ]
窦晶鑫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城市化; 时间序列; 吉林省;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016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基于1994—2003年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生态足迹、生态盈亏、生态足迹强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生态足迹、生态盈亏、生态足迹强度与城市化率呈显著相关;生态足迹随城市化的发展由1994年的每人1.59hm2增至2003年的每人2.23hm2,主要受城市化率和第三产业比例的影响;建筑用地、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的变化较显著,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以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例为主,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主要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源于居民消费水平的驱动作用,吉林省生态赤字渐趋恶化,从1994年的每人0.319hm2增至2003年的每人0.923hm2;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生态盈亏的变化最显著;在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的驱动下,研究期间生态足迹强度从每万元4.14hm2降至2.35hm2,而且仍具有较大的降低空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吉林省可以消除生态赤字、实现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区域生态足迹情景预测——以吉林省为例 [J].
赵卫 ;
刘景双 ;
孔凡娥 .
资源科学, 2007, (01) :165-171
[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J].
陈冬冬 ;
高旺盛 ;
陈源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0) :1983-1988
[3]   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与梯度分异 [J].
郭泺 ;
夏北成 ;
刘蔚秋 ;
江学顶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671-1676
[4]   生态足迹方法及研究进展 [J].
刘淼 ;
胡远满 ;
李月辉 ;
常禹 ;
张薇 .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334-339
[5]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化过程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王玉洁 ;
李俊祥 ;
吴健平 ;
宋永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1) :36-40
[6]   甘肃省2003年的水足迹评价 [J].
王新华 ;
徐中民 ;
李应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115-121
[7]   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及其变动 [J].
文余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05) :25-29
[8]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量研究 [J].
孙凡 ;
孟令彬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370-1374
[9]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卜心国 ;
王建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13-23
[10]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邱国玉 .
地理学报, 2005, (02) :19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