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大菱鲆细菌组成变化和优势腐败菌

被引:31
作者
崔正翠 [1 ,2 ,3 ]
许钟 [1 ]
杨宪时 [1 ]
郭全友 [1 ]
李学英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3]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大菱鲆; 冷藏; 菌相变化; 优势腐败菌; 腐败希瓦氏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4.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0、3、7、10℃冷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新鲜大菱鲆细菌菌相比较复杂,分离得到114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68.4%和21.1%,优势菌为肠杆菌、侵肺巴斯德菌、拟态弧菌、假单胞菌属和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14.9%、13.2%、12.3%、10.5%和8.8%。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单一,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增长显著,0、3、7、10℃冷藏至较好品质期终点时,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42.2%、39.0%、57.1%和56.3%,平均比例为50.2%;其次是假单胞菌,比例分别为28.0%、23.7%、25.5%和31.0%,平均比例为27.2%。0、3、7、10℃冷藏至货架期终点时,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53.9%、50.0%、57.4%和47.6%,平均比例为52.3%;假单胞菌属比例分别为25.5%、25.0%、41.0%和15.9%,平均比例为26.5%。由此可得出大菱鲆在0~10℃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菱鲆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与货架期 [J].
崔正翠 ;
许钟 ;
杨宪时 ;
郭全友 ;
李学英 .
食品科学 , 2011, (02) :285-289
[2]   罗非鱼冷藏过程细菌种群的变化 [J].
杨宪时 ;
郭全友 ;
许钟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6) :1050-1055
[3]   冷藏养殖大黄鱼细菌相组成和优势腐败菌鉴定 [J].
郭全友 ;
杨宪时 ;
许钟 ;
吴建军 ;
周彩华 .
水产学报, 2006, (06) :824-830
[4]   冷藏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特征及细菌相分析 [J].
郭全友 ;
许钟 ;
杨宪时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02) :216-221
[5]   养殖大黄鱼冷却链全程细菌定性和定量研究 [J].
许钟 ;
郭全友 ;
杨宪时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12) :46-49
[6]  
Fish spoilage bacteria – problems and solutions[J] . Lone Gram,Paw Dalgaard.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 2002 (3)
[7]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POILAGE BACTERIA FROM PACKED FISH [J].
DALGAARD, P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995, 26 (03) :31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