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抗致龋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41
作者
王少虎
樊明文
边专
机构
[1]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
关键词
链球菌,变异; 致龋物; 中草药; 小檗碱; 药物筛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80.1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 ,并检测其最小抑菌、杀菌浓度。方法 对各种实验用中草药分别采用水、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从黄连中提纯盐酸小檗碱 ,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 ,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及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的最小杀菌浓度 ,厚朴、黄连、五倍子、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 0 4 88、1 95 0、7 80 0、3 1 2 5 0、7 80 0及 0 62 6g/L ;对茸毛链球菌 6715株的最小杀菌浓度 ,厚朴、黄连、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 0 4 88、3 90 0、3 1 2 5 0、1 95 0及 0 62 5g/L ;对粘性放线菌ATCC192 4 6株的最小杀菌浓度 ,黄连、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 3 90 0、3 1 2 5 0、3 90 0及 1 2 5 0g/L。结论 厚朴、黄连、大黄醇提取物、盐酸小檗碱、黄连及大黄水提取物对致龋菌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厚朴醇提取物的杀菌效果最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茶多酚抗牙菌斑作用机理的体外研究 [J].
卢林 ;
刘天佳 ;
郭丽娟 .
口腔医学纵横, 1998, (03) :140-143
[2]   小檗碱提取新工艺 [J].
胡惠民 ;
黄乾明 .
中国中药杂志, 1993, (07) :419-420
[3]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M].刘天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  
临床细菌学基础实验室程序.[M].()[J.范德皮特]J.Vandepitte等著;王登先等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5]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阴健;郭力弓主编;.学苑出版社.1993,
[6]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M].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7]  
药理实验方法学.[M].徐叔云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