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印万芬
李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化室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毛阳桃; 维生素; 含量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于1961~1962年,在河南省伏牛山南坡地区(主要是西峡县和内乡县),对野生的中华猕猴桃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揭示了野生中华猕猴桃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1)不同种的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不同变种或类型;它们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不同;(2)不同地区或小区,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也不相同;(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维生素C含量有增加的趋势;(4)在发育过程中幼果的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加,大约40天后又逐渐下降;(5)中午采收的比早晚采收的维生素C的含量高;(6)果实在熟后2~6天时维生素C含量最高,随后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原料植物野外调查法.[M].(苏)伊里因;М.М.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资料研究室译;.科学出版社.1960,
[2]  
植物生物化学研究法.[M].(苏)耶尔马科夫(А.И.Ермаков)等著;吴相钰译;.科学出版社.1956,
[3]   猕猴桃 [J].
李欣 ;
印万芬 .
植物学杂志, 1974, (02)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