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NA斑点杂交法检测对虾及其饵料和环境生物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状况的调查

被引:27
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黄倢
张立敬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
[3] 山东青岛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饵料和环境生物; 白斑综合症病毒; DNA斑点杂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1 [虾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月 ,分别达 31.6 %和 2 4 .5 %。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 (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 )均可检出WSSV ,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 ,达 36 .4 % ,其次为糠虾幼体 ,达 34.6 %。体长范围 1.1~ 2 .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 ,其次体长为 5 .1~ 6 .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国对虾样品(6 2 5份 )带毒率为 16 .8% ,日本对虾样品 (2 11份 )带毒率为 4 5 .0 %。对虾主要饵料及环境生物类群包括鱼类、虾类、蟹类、桡足类、端足类、沙蚕、卤虫均可检出WSSV ,其中小型虾类、端足类、桡足类、蟹类样品的WSSV检出率均高于 2 0 %。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核酸斑点杂交分析法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J].
史成银 ;
宋晓玲 ;
黄倢 ;
杨丛海 .
海洋与湖沼, 1999, (05) :486-490
[2]   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ELISA快速检测 [J].
史成银 ;
黄倢 ;
宋晓玲 .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03) :117-119
[3]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J].
何建国 ;
周化民 ;
江静波 .
热带海洋, 1999, (01) :59-67
[4]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杆状病毒病的研究 [J].
战文斌,俞开康,孟庆显 .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03) :22-28
[5]   对虾杆状病毒感染螃蟹组织的电镜观察 [J].
国际翔 ;
王丽霞 ;
李文清 ;
刘丹 ;
王书锦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3) :305-307
[6]   1993─1994年对虾暴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J].
蔡生力,黄,王崇明,宋晓玲,孙修涛,于佳,张岩,杨丛海 .
水产学报, 1995, (02)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