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响应研究

被引:26
作者
刘梅
胡洛林
濮梅娟
杨秋明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台
关键词
南亚高压; 梅期判别; 系统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6—7月份100 hPa南亚高压形态变化规律特征的描述和有关天气系统间的响应变化分析,总结了南亚高压进退振荡周期和南亚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论证了南亚高压与江淮梅雨关系。根据所得结论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反查验证。提出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代表性结论:(1)6—7月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和南亚高压脊线变化呈波动状周期性北跳东进,其变化周期均在10—12 d左右,南亚高压开始北跳东进的时间、维持长度决定了我国东部梅雨始期和梅期长短,并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根据南亚高压脊线和副高脊线的线性关系,可采用110~120°E的平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28~30°N作为入梅的指标之一,利用110~120°E的平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32~35°N作为出梅的指标之一。这些结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特别是利用南亚高压进行入、出梅的判别丰富了梅雨领域的研究,同时这些结论为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3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的合成特征及其可能机理 [J].
罗玲 ;
何金海 ;
谭言科 .
气象科学, 2005, (05) :5465-5473
[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特征分析 [J].
王黎娟 ;
罗玲 ;
张兴强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3-11
[3]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特征研究 [J].
谭晶 ;
杨辉 ;
孙淑清 ;
王盘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4) :452-460
[4]   淮河流域2003年梅雨时期降水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J].
徐敏 ;
田红 .
气象科学, 2005, (03) :265-271
[5]   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与我国东部旱涝关系的天气气候研究 [J].
罗四维 ;
钱正安 ;
王谦谦 .
高原气象, 1982, (02) :1-10
[6]   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J].
陶诗言 ;
朱福康 .
气象学报, 1964, (04) :38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