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25
作者
柳青山
周福平
梁笃
段冰
李团银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糯高粱; 产量; 主要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4 [高粱];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和2007年糯高粱全国区试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也就是说,这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重,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株高、穗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糯高粱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78 / 4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 [J].
孙海潮 ;
万金红 ;
郭安斌 ;
卢道文 ;
崔俊明 ;
宋长江 ;
裴振群 ;
刘智萍 ;
芦连勇 ;
牛永锋 ;
郑丽敏 .
玉米科学, 2006, (02) :47-49
[2]   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关联熵分析 [J].
刘振兴 ;
周桂梅 ;
刘自华 ;
孟庆祥 ;
石春雨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01) :25-28
[3]   小麦主要育种目标的灰色系统方法探讨 [J].
周晓果 ;
张正斌 ;
徐萍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02) :81-84
[4]   东北地区春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J].
李玉发 ;
何中国 ;
李淑芳 ;
郭中校 ;
曲祥春 ;
刘洪欣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1) :139-141
[5]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岳尧海 ;
周小辉 ;
杨贤成 ;
任军 ;
刘俊英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4, (04) :21-22+25
[6]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黄峰 ;
郑天存 ;
殷贵鸿 ;
韩玉林 ;
杨光宇 ;
李新平 ;
杨朝福 ;
李亚 .
种子, 2004, (07) :65-66
[7]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作物性状分析上的应用 [J].
岳含云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 (04) :296-298+302
[8]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水稻品种综合评判的探索 [J].
吴建明 ;
谢正荣 ;
沈小妹 .
种子, 1990, (03) :33-35
[9]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3) :22-27
[10]   辽宁省高粱更替品种的性状研究 [J].
卢庆善 .
辽宁农业科学, 1987, (0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