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岗岭滑坡成因机理

被引:6
作者
吴俊峰
王运生
董思萌
吉峰
陈云
王磊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摩岗岭滑坡; 地震滑坡; 形成机理; 大渡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摩岗岭滑坡位于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磨西河口,为18世纪四川西部强震诱发的巨型地震高位滑坡.研究揭示,该滑坡发育于高烈度区的康定杂岩中,河谷走向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河谷下切过程中斜坡经历了强烈的浅表生卸荷回弹,形成高陡斜坡后,谷坡在河谷应力场(重力场)的长期作用下坡体浅表层沿与缓倾坡外的结构面、走向北北西的陡倾结构面(与坡面走向一致)分别发生滑移和拉裂,当河谷切穿得妥断裂后,断裂带塑性变形,牵动上部坡体表层发生压缩-剪胀错动变形;周期性强震的反复作用,滑移和拉裂成脉动式和累进性式发展,最终使上述两组结构面接近贯通状态,上下游北东和北向侧裂面的切割,为坡体大规模失稳奠定了基本条件.1786年强烈的地震、高位地形放大效应、背坡效应等因素叠加最终触发摩岗岭滑坡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地震高位滑坡形成条件及抛射运动程式研究 [J].
王运生 ;
徐鸿彪 ;
罗永红 ;
吴俊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0-2368
[2]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J].
吴树仁 ;
石菊松 ;
姚鑫 ;
王涛 ;
汪华斌 .
地质通报, 2008, (11) :1900-1906
[3]   四川汶川地震断裂活动和次生地质灾害浅析 [J].
王涛 ;
马寅生 ;
龙长兴 ;
谭成轩 ;
吴树仁 .
地质通报, 2008, (11) :1913-1922
[4]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5]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J].
张永双 ;
雷伟志 ;
石菊松 ;
吴树仁 ;
王献礼 .
地质力学学报, 2008, (02) :109-116
[6]   地震冲击波对坡面位移和地面形状的影响 [J].
邢伟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 (04) :6-8
[7]   1786年大渡河地震、水患及救灾 康定—泸定磨西地震220周年 [J].
江在雄 .
四川地震, 2006, (03) :4-9
[8]   中国西南岩石高边坡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 [J].
黄润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292-297
[9]   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J].
祁生文 ;
伍法权 ;
刘春玲 ;
丁彦慧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6) :2792-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