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Aphis medicaginis Koch)危害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体内丙二醛含量及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76
作者
黄伟
贾志宽
韩清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 陕西杨凌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蚜虫; 危害胁迫; 丙二醛; 防御性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4 [饲料作物、牧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研究了蚜虫危害胁迫后不同抗蚜性苜蓿品种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及防御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蚜虫刺吸诱导的过程中,高感品种的MDA含量始终高于高抗品种,并且高感和高抗品种均保持上升的趋势;高感品种的SOD、POD和PAL活性始终低于高抗品种,其中高感和高抗品种的SOD和POD活性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PAL活性上升到高峰后均趋于稳定;CAT活性在高感和高抗品种间表现为交替的上升下降;高抗品种的PPO活性前期低于高感品种,而后期高于高感品种。由此可见,在蚜虫危害胁迫下,高感和高抗品种间MDA、SOD、POD、PAL和PPO活性的变化与苜蓿的抗蚜性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苜蓿抗蚜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而CAT活性变化与苜蓿抗蚜性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77 / 21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褐飞虱刺吸诱导的水稻一些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 [J].
刘裕强 ;
江玲 ;
孙立宏 ;
王春明 ;
翟虎渠 ;
万建民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06) :643-650
[2]   锥栗抗栗瘿蜂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 [J].
吴晖 ;
陈顺立 ;
黄红青 ;
黄振裕 ;
钟永兴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5, (04) :304-307
[3]   不同高粱基因型感蚜虫前后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分析 [J].
张丽 ;
常金华 ;
罗耀武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7) :40-42+198
[4]   稻飞虱为害胁迫对水稻植株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张金锋 ;
薛庆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10) :1487-1491
[5]   3种氧化酶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J].
陈青 ;
张银东 .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03) :42-46
[6]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测定方法的改进 [J].
赵世杰 ;
许长成 ;
邹琦 ;
孟庆伟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4, (03) :207-210
[7]   植物体内羟自由基的产生及其与脂质过氧化作用启动的关系 [J].
蒋明义 ;
荆家海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3, (04) :300-305
[8]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Ⅳ、水稻幼苗中PAL活性的动态变化 [J].
薛应龙 ;
欧阳光察 ;
澳绍根 .
植物生理学报, 1983, (03) :301-306
[9]  
牧草病虫鼠害防治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袁庆华, 2004
[10]  
Changes in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and in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activities in sunflower seed as related to deterioration during accelerated aging. Bailly C,Benamar A,Corbineau F et al. Plant Physiolog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