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廉晓宇
李英夫
李显伟
机构
[1]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颅内; 高压氧;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5 [蛛网膜下腔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60只模型动物随机等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的Ca2+含量。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后96h测量基底动脉直径,结果显示:经HBO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缓解。SAH组NO、NOS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均降低,而经HBO治疗后则增高。SAH组Ca2+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增高,经HBO治疗后则降低。结论高压氧能够缓解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改善受损的脑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动态变化 [J].
张跃伟 ;
黄正松 ;
史怀璋 ;
石忠松 ;
齐铁伟 ;
初明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0, (04) :235-236
[2]   高压氧对正常大鼠血中一氧化氮及磷酸肌酸激酶含量的影响 [J].
宋修兰 ;
于晓 ;
葛环 .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 2000, (03) :33-35
[3]   实验性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J].
邵国富 ;
包仕尧 ;
楚冰 ;
张志琳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 (02) :73-75
[4]   Impact of cerebral microcirculatory changes on cerebral blood flow during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
Ohkuma, H ;
Manabe, H ;
Tanaka, M ;
Suzuki, S .
STROKE, 2000, 31 (07) :162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