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介质结构研究

被引:19
作者
谢渊
王剑
江新胜
李明辉
邓国仕
侯光才
刘方
王德潜
孙永明
朱桦
王永和
罗建宁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3] 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4]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5]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
[6]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
[7] 成都
[8] 西安
[9] 银川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白垩统含水层; 储水岩石类型与分布; 储水岩石沉积成因; 储水空间介质结构; 地下水赋存-富集条件;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5.02.002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本文采用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研究的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下白垩统是由宜君-洛河、华池-环河、罗汉洞-泾川三套含水岩组组成的一个厚达1300m、具多层结构的巨型碎屑岩地下水系统,发育以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多类型储水砂岩,其沉积形成于以河流、沙漠为主的多种陆相沉积环境。由于受沉积、成岩及后期剥蚀等作用的控制,各含水岩组储水岩石的类型、厚度及分布,以及储水空间的类型和发育程度、储水孔隙介质结构均有明显变化;在与其它水文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下白垩统地下水赋存和富集条件总体呈现"盆地北好南差、北部上好下差、南部下好上差"的宏观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古沙漠沉积及其层序单元——以鄂尔多斯白垩纪内陆古沙漠盆地为例 [J].
程守田 ;
刘星 ;
郭秀蓉 ;
李志德 .
地球科学, 2000, (06) :587-591
[2]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沙漠古风向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意义 [J].
江新胜 ;
潘忠习 ;
付清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95-201
[3]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J].
王德潜 ;
刘方 ;
侯光才 ;
马思锦 .
西北地质, 2002, (04) :167-174
[4]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J].
谢渊 ;
王剑 ;
殷跃平 ;
武选民 ;
文冬光 ;
江新胜 ;
罗建宁 ;
魏伦武 ;
李明辉 ;
郑万模 .
地质通报, 2003, (10) :818-828
[5]   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 [J].
刘世安,黄忠信,陈延,王琪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6, (01) :3-14
[6]   鄂尔多斯白垩系沙丘岩的发现 [J].
李孝泽 ;
董光荣 ;
靳鹤龄 ;
苏志珠 ;
王远平 .
科学通报, 1999, (08) :874-877
[7]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沉积时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 [J].
齐骅,李国栋 .
西北地质科学, 1996, (01) :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