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地气候变化的地形效应

被引:12
作者
孟清 [1 ,2 ]
白红英 [1 ,2 ]
赵婷 [1 ,2 ]
郭少壮 [1 ,2 ]
齐贵增 [1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山区气候; 地形效应; 气候变化; 秦岭;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500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研究不同地形下的山地气候变化对于植被生长、不同动物种群的生存习性及对气候的应激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秦岭地区1959—2016年32个国家站的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Anusplin插值法、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稳健回归和Theil-sen回归法等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论如下:(1)58年来秦岭四个坡向上年均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温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除秦岭南坡西段外,降水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2)年尺度上,秦岭山地南坡和南坡东段的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南坡西段和北坡呈不显著增温趋势;四个方向上的降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的干湿等级为正常,北坡和南坡西段的干湿状况一致,58年年均SPEI均为0.07,南坡东段较暖湿(0.08),南坡较暖干(0.05)。(3)季节尺度上,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除了夏季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趋势,降水均呈下降趋势。秦岭四个方向上四季干湿变化属于正常等级。秦岭北坡出现春季干暖化趋势;南坡秋季较暖湿;南坡东段和西段的冬季呈暖湿化特征;南坡西段夏季呈现暖干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Anusplin秦岭地区近50多年来的降水时空变化 [J].
孟清 ;
白红英 ;
郭少壮 .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 (02) :206-212
[2]   秦岭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孟清 ;
白红英 ;
赵婷 ;
郭少壮 ;
齐贵增 .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28 (08) :1596-1603
[3]   1959—2018年秦岭南北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J].
齐贵增 ;
白红英 ;
孟清 ;
赵婷 ;
郭少壮 .
干旱区研究, 2019, 36 (05) :1079-1091
[4]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 [J].
陆福志 ;
鹿化煜 .
地理学报, 2019, 74 (05) :875-888
[5]   秦岭太白红杉林遥感物候提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郭少壮 ;
白红英 ;
黄晓月 ;
孟清 ;
赵婷 .
生态学杂志, 2019, 38 (04) :1123-1132
[6]   基于树轮-气候资料的160多年来秦岭太白山降水变化特征重建 [J].
苏凯 ;
白红英 ;
张扬 ;
黄晓月 ;
秦进 .
生态学杂志, 2018, 37 (05) :1467-1475
[7]   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分界意义 [J].
李双双 ;
芦佳玉 ;
延军平 ;
刘宪锋 ;
孔锋 ;
王娟 .
地理学报, 2018, 73 (01) :13-24
[8]   1960~2014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怀军 ;
潘莹萍 ;
陈忠升 .
地理科学, 2017, 37 (12) :1900-1908
[9]   秦岭山地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 [J].
王涛 ;
白红英 .
山地学报, 2017, 35 (06) :778-789
[10]   气候变化对秦岭北坡径流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灞河流域为例 [J].
胡胜 ;
邱海军 ;
宋进喜 ;
马舒悦 ;
杨冬冬 ;
裴艳茜 ;
杨文璐 ;
曹明明 .
干旱区地理, 2017, 40 (05) :96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