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新技术

被引:15
作者
陈玉婷 [1 ]
程楠 [1 ]
许文涛 [1 ,2 ]
机构
[1] 食品安全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 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D O I
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15.09.021
中图分类号
TS207.4 [食品的微生物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1 ;
摘要
研究和建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微生物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各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方法,包括微生物试纸片检测技术、微生物代谢物检测技术、微生物免疫学检测技术、微生物DNA检测技术、微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分析了各类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并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3405 / 34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时内参基因的选择 [J].
李沁 ;
彭织云 ;
陈鑫鹏 ;
孙晓红 ;
潘迎捷 ;
赵勇 .
微生物学报, 2013, 53 (03) :306-312
[2]   菌落总数检测纸片法与国标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李宇 ;
姚卢悦 .
食品工业, 2012, 33 (10) :157-159
[3]   细菌总数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J].
牛玉倩 ;
孙宇梅 ;
何聪芬 .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1, (06) :51-55
[4]   副溶血弧菌EMA-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J].
伦镜盛 ;
夏常艳 ;
罗鹏 ;
梁嘉明 ;
黄通旺 ;
胡忠 .
微生物学通报, 2011, 38 (06) :952-956
[5]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J].
句立言 ;
王世平 ;
王勇 .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1, 10 (02) :165-168+170
[6]   Sau-PCR和AILP技术对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 [J].
毕水莲 ;
李琳 ;
张学武 ;
石磊 .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30 (09) :158-161
[7]   病原菌分子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J].
王庆忠 ;
娄峥 ;
宣瑛 .
检验医学, 2009, 24 (05) :397-400
[8]   快速检验纸片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J].
范萍 ;
王婷 ;
梁炎 .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9) :48-49
[9]   ATP生物发光法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J].
唐倩倩 ;
叶尊忠 ;
王剑平 ;
盖铃 ;
应义斌 ;
李雁斌 .
食品科学, 2008, (06) :460-465
[10]   微菌落法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 [J].
刘玉娥 ;
高桂华 ;
陶墨奎 ;
柏海兰 ;
高亚春 ;
杨华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7, (06) :4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