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季风对中国自然环境影响的区域变化研究

被引:10
作者
明庆忠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西南季风; 中国自然环境变化; 区域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南季风作为亚洲季风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自然环境也有较大影响。西南季风建立以后,因青藏高原高度不足以阻止西南季风这一深厚的大气环流系统,加之西南季风厚度随着山地尤其是横断山脉的上升而不断增厚、增强,南支西风急流的气旋性质对西南季风深入有引导作用,西南季风较东南季风活动性强,影响区域范围大,影响到太行山以西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更新世时,青藏高原隆升至海拔平均约3 000 m的高度,同时期也出现了第四纪最大冰期与最大温暖期,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厚度加大,西南季风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深化起到重要作用。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至现今的平均约4 500~5 000 m的高度,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足以阻挡大部分西南季风进入西藏高原和中国内陆地区,西南季风影响范围退缩到长江上游以南的西南地区局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J].
明庆忠 ;
史正涛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04) :1-4
[2]   长江第一湾成因新探 [J].
史正涛 ;
明庆忠 ;
董铭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03) :1-6
[3]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J].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3-5
[4]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J].
施雅风,郑本兴,李世杰,叶佰生 .
冰川冻土, 1995, (02) :97-112
[5]   新构造活化与气候恶化 [J].
朱照宇,丁仲礼,汉景泰 .
第四纪研究, 1994, (01) :56-66
[6]   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 [J].
刘东生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1992, (01) :12-23
[7]   西昆仑山第四纪火山的分布与K-Ar年龄 [J].
刘嘉麒 ;
买买提 ;
依明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 (02) :180-187
[8]   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 [J].
张林源 .
兰州大学学报, 1981, (03) :142-155
[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