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沙地封育草场的植被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35
作者
杨晓晖 [1 ]
张克斌 [2 ]
侯瑞萍 [2 ]
慈龙骏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封育措施; 植被变化; 土壤因子; 生物多样性; MRPP; 梯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封育措施是一种主要的草场恢复和重建的措施。通过对半干旱沙地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和未封育地的比较分析,量化了不同封育措施下植被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对3种封育措施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多响应置换过程(M RPP)分析结果表明,封育改变了群落的组成成分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群落的指示种分析及样方相似性指数计算结果则显示,完全封育(>10a)的群落逐渐向旱生化发展,各植物种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提高,放牧价值开始降低,而季节性封育则明显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稳定状态。对不同措施下植物种与土壤因子间关系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是限制3种措施中植物种组成的决定性因子,生物结皮盖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等因子均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水分产生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因子是生物结皮盖度,由于长期缺少牲畜的践踏,完全封育区内结皮发育较好,这也是导致群落向旱生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一些重要因子诸如降水的时空变化或由此而引发的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在本研究中可能被忽略。相关分析表明3种措施的生物多样性除了受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和结皮盖度)的影响外,还与土壤速效氮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呈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212 / 32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贝加尔针茅草原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条件下植物结实数量的研究 [J].
王明玖 ;
李青丰 ;
青秀玲 .
中国草地, 2001, (06) :22-27
[2]   内蒙古退化草原植被对禁牧的动态响应 [J].
王炜 ;
刘钟龄 ;
郝敦元 ;
梁存柱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7, (03) :39-43
[3]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动态 [J].
李永宏 .
生物多样性, 1995, (03) :125-130
[4]   灌木林放牧利用对沙地水分的缓解作用 [J].
王晓云,霍建林,漆建忠 .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S1) :15-21
[5]  
盐池县志[M]. 宁夏人民出版社[何国攀,刘继远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