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法益自决权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边界
被引:112
作者:
冀洋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2] 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暨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
来源: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超个人法益;
自决权;
权利人同意;
整体法秩序;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4.004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6.1 [司法行政];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6 ;
摘要:
信息社会制造了高度的犯罪风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成为规制网络信息活动的常用罪名,但应注意前置法体系不发达、网络准则不健全背景下的刑法过度介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属于个人法益犯罪,法益本体是个人信息权,它是《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具体人格权,通过赋予其超个人属性的方式实现入罪扩张解释,与法益论发展趋势相背。公民个人有权积极利用其个人信息,"同意"构筑了信息自由与刑法介入之间的分界,在被害人教义学上类比身体、生命法益而否认个人信息法益自决权的理由并不充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特有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被虚置的现象,为此,应在整体法秩序内厘清该要素的内容与地位,当前置法上缺少限制信息自决权的"国家有关规定"时,应排斥对"经同意后出售他人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83
页数:1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