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约束下耕地潜在转换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13
作者
赵爱栋 [1 ]
彭冲 [2 ]
许实 [3 ]
曾巍 [3 ]
马贤磊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3]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不稳定耕地; 生态安全; 耕地转换; 粮食生产;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随着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耕地利用面临的生态安全约束也日趋加重,对耕地资源的稳定利用及生产能力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研究生态安全约束下耕地稳定性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从多源生态安全约束成因出发在分析了地区生态安全约束下"不稳定"耕地规模及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基于生态安全约束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用途转换多情景模拟方法,系统评估了生态安全情景、综合权衡情景和粮食安全情景下"不稳定"耕地潜在用途转换对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安全约束下,东北地区存在427.51万hm2"不稳定"耕地,林区过度开垦是地区"不稳定"耕地形成的最主要因素,46.26%"不稳定"耕地继续耕种会影响生态环境或者经过工程改造后也难以保证稳定收获。(2)三种情境下,东北地区"不稳定"耕地潜在转换量分别为427.51万hm2、387.97万hm2和395.39万hm2,分别占地区耕地总量的13.79%、12.52%和1.28%,耕地转换用途主要集中于退耕还林、还草等。(3)三种情景下,"不稳定"耕地潜在用途转换将导致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分别下降12.62%、11.73%和6.90%,减少量相当于2010—2015年全国年均新增粮食总产量。总体来看,生态安全约束下东北地区耕地资源稳定性对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已造成潜在威胁,因此,东北地区需要统筹好"耕地保护"、"生态红线"与"粮食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选择"不稳定"耕地推进"藏粮于地"战略思想,实现耕地资源永久持续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armland protection: An assessment of rewarded land conversion quotas trading in Zhejiang, China[J] . Weiwen Zhang,Wen Wang,Xuewen Li,Fangzhi Ye.Land Use Policy . 2013
[12]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and pot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J] . Xiangzheng Deng,Jikun Huang,Scott Rozelle,Emi Uchida.Land Use Policy . 2005 (4)
[13]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预警分析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J].
宋戈 ;
连臣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47-252
[14]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例 [J].
徐辉 ;
雷国平 ;
崔登攀 ;
赵宏波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6) :180-184+189
[15]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变化态势分析 [J].
李晓燕 ;
赵广敏 ;
李宝毅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68-74
[16]   基本农田保护20年 [J].
郧文聚 ;
张蕾娜 ;
程锋 .
中国土地, 2009, (11) :51-53
[17]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J].
张凤荣 ;
郭力娜 ;
关小克 ;
史娟 ;
徐艳 ;
张杰磊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9) :4-8+14
[18]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J].
石淑芹 ;
陈佑启 ;
姚艳敏 ;
李志斌 ;
何英彬 .
地理学报, 2008, (06) :574-586
[19]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驱动力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J].
郑宇 ;
刘彦随 .
经济地理, 2007, (05) :805-810
[20]   生态安全对防止耕地隐性流失和保证粮食安全的意义 [J].
李青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3)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