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以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

被引:4
作者
欧阳玲 [1 ]
刘广通 [2 ]
包秀艳 [1 ]
机构
[1]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2]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母子山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不合理。以生态环境、人口和经济上具有典型性的母子山村为依托,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对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近17年母子山村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由1988年的836.53hm2增加到2000年的1011.01hm2,2005年耕地面积降为651.23hm2;牧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由1988年的1437.15hm2降到2005年的675.8259hm2;草地覆盖度降低,高覆盖度草地1988年占草地面积的13.58%,2005年降为0;森林覆盖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比重由1988年的17.6%上升到2005年的53.1%;沙漠化土地面积锐减,比重由1988年的13%降到3%。母子山近17年中,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为9.35,人类改变土地的程度在增强,人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利用的程度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转变。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牲畜的变化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村域人地系统状态及其变化的定量研究——以河南省三个不同类型村为例 [J].
乔家君 ;
李小建 .
经济地理, 2006, (02) :192-198
[2]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武川县为例 [J].
李春阳 ;
秦红灵 ;
高旺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3) :347-350
[3]   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近20年来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 [J].
杨晓晖 ;
张克斌 ;
慈龙骏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5) :81-86
[4]   农牧交错带不适宜大规模开垦 [J].
张景光 ;
杨根生 ;
董光荣 ;
曲跃光 ;
赵兴梁 ;
李栋梁 ;
伍光和 .
西北水电, 2004, (03) :98-104
[5]   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张军涛 ;
李颖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551-559
[6]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模式案例研究 [J].
林彰平 ;
刘湘南 .
生态学杂志, 2002, (06) :15-19
[7]   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农业与牧业用地互动关系研究 [J].
高清竹 ;
何立环 ;
江源 ;
王家骥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209-214+304
[8]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重建研究——以武川县为例 [J].
安萍莉 ;
潘志华 ;
郑大玮 .
资源科学, 2002, (01) :35-39
[9]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研究 [J].
毛留喜 ;
王利文 ;
张建新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 (01) :36-37
[1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J].
王静爱 ;
徐霞 ;
刘培芳 .
资源科学, 1999, (05) :2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