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调整变化的社会——对“持法达变”思维模式的诠释

被引:43
作者
陈金钊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律思维; 持法达变; 法治修辞; 法律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调整是通过法律规制思维、支配行为,进而实现对社会矛盾的化解。由于社会复杂多变,促成了三种基本的法治思维模式:一是面对复杂社会,以简约的法律进行调整,即"以简约应对复杂"。二是面对变化的社会,在"以不变的法律应对千变万变的社会"。三是"持法达变",但根据法治要求,需要万变不离其法。这里的"持法"意味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实现法治的目标不能随便改变;法治的精义(诸如把权力圈在制度的笼子里面)不变;法律的稳定性、法律意义的固定性等不能轻易改变;面对众多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规范选择的法律至上不能改变。"达变"包括法律意义的变化,而且也包括法律所调整社会关系的改变。"持法达变"的思维方式能削除权力行使的任意性,克服随机应变所导致的法律的不确定性,维护法律意义的稳定和安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4]  
当下司法中权变思维的滥用与规制[J]. 张传新,贾建军.法律方法. 2017(02)
[6]   对“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之“法”的理解 [J].
陈金钊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 31 (03) :117-122
[7]   改革与修法的意义阐释 [J].
陈金钊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 (06) :1-12
[8]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J].
姚建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1) :119-139+208
[9]   中国,重要的是改造思维形态 [J].
毛志成 .
中关村, 2011, (02) :102-103
[10]   论中西思维方式 [J].
连淑能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02) :40-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