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14
作者
李雪 [1 ,2 ]
任福民 [2 ]
杨修群 [1 ]
王长金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2] 国家气候中心
[3]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
关键词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活动; 区域性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1997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异常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赵雪 ;
庞海龙 ;
李希茜 ;
宋萍萍 .
热带海洋学报, 2008, (01) :11-15
[2]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J].
刘舸 ;
张庆云 ;
孙淑清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738-750
[3]   近50年南海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 [J].
李春晖 ;
刘春霞 ;
程正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4) :341-347
[4]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关系的研究 [J].
何敏 ;
龚振淞 ;
徐明 ;
应明 ;
宋文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3) :277-283
[5]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特征 [J].
马丽萍 ;
陈联寿 ;
徐祥德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2) :147-154
[6]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J].
陈联寿 ;
孟智勇 .
大气科学, 2001, (03) :420-432
[7]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及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研究 [J].
杨桂山 ;
施雅风 .
地理学报, 1999, (01) :24-31
[8]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源地 [J].
陈世荣 .
气象, 1990, (02) :23-27
[9]   厄尼诺与南海的台风活动 [J].
李崇银 .
热带气象, 1986, (02) :117-124
[10]   厄尼诺与西太平洋台风活动 [J].
李崇银 .
科学通报 , 1985, (14) :108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