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与龙门山旅游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7
作者
李小波
廖丹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龙门山; 旅游安全格局;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09.02.022
中图分类号
F592.771 [];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龙门山是四川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同时也处于地质推覆式构造的断裂带,地质灾害频繁。成都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全面打造龙门山旅游,提出了"东方阿尔卑斯"的构想和国际旅游度假大区的旅游体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与旅游大开发几乎在同时段发生,给我们提出了地质灾害与旅游安全格局的严峻命题。本文从龙门山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对历史时期地震资料的回顾,提出了建立灾后旅游安全格局的初步构想,并以此文悼念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四川地震资料汇编[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编, 1980
[2]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J].
金文正 ;
汤良杰 ;
杨克明 ;
万桂梅 ;
吕志洲 ;
余一欣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72-1080
[3]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J].
俞孔坚 .
生态学报, 1999, (01)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