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复兴”、司法功能与制度后果——从海瑞定理I的角度切入

被引:23
作者
艾佳慧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调解优先; 微观行动者; 理性选择; 动态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根据海瑞定理I内含的制度逻辑,结合宏观的结构变迁模型与微观行动者视角,不仅可以从社会成本和社会结构维度构造一个纠纷类型框架图,更能从历史和司法功能转换的角度展示中国法院调解"复兴"的社会结构原因和政治原因。基于司法效率原则和前后贯之的微观行动者视角,中国的法院调解应该在区分审级和案件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审分离并回归调解最初的本意,让当事人拥有真正的调解选择权和程序主控权。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8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今年或又是群体事件高发年,政府处理水平待提高 .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105/content10605345.htm . 2009
[22]   为诉讼调解的“事清责明”原则辩护 [J].
李杰 .
法律适用, 2006, (12) :6-9+23
[23]   “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116-132+205
[24]   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 [J].
傅郁林 .
法学研究, 2003, (01) :50-63
[25]  
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 强世功.北大法律评论. 2000(02)
[26]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J].
强世功 .
比较法研究, 1998, (03) :47-59
[27]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J].
李浩 .
法学研究, 1996, (04) :57-68
[28]  
行政诉讼撤诉考[J]. 何海波.中外法学. 20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