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31
作者
吴榛
王浩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连接度; 生态网络; RS和GIS; 扬州市;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50616.003
中图分类号
TU985.2 [中国绿化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快速城市化使得绿地生境斑块日益破碎,连接性不断降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绿地生态网络,连接破碎生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RS及GIS技术支撑下,通过分析连通性指数确定绿地斑块节点,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进行潜在廊道模拟,构建扬州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并基于重力模型和廊道曲度指数对生态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扬州市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扬州市域范围内,阈值200 m下的可能连通性指数(PC)最适合作为绿地斑块节点的选择指标;绿地和农业用地为该范围内组成生态网络的优势景观类型;不同绿地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差异较大,相互作用较弱的廊道景观阻力大,生境适宜性低,需进一步改善;曲度较大的廊道景观阻力较大,生物流动效能较低,需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可为扬州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976 / 19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Comparis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graph-base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ndices: towards the priorization of habitat patches and corridors for conservation[J] . Lucía Pascual-Hortal,Santiago Saura.Landscape Ecology . 2006 (7)
[22]  
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2 Forman RTT. Cambridge;New York . 1995
[23]  
沈阳城市森林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选择[J]. 刘常富,周彬,何兴元,陈玮.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24]   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营造研究——以湖南冷水江锑矿区为例 [J].
李斌 ;
陈月华 ;
童方平 ;
李贵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09) :273-276
[25]  
长沙市城市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及优化[J]. 李晓丽,曾光明,石林,梁婕,蔡青.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26]   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空间模式应用探讨 [J].
王云才 ;
刘悦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9) :819-824
[27]   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J].
孔繁花 ;
尹海伟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11-1719
[28]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J].
王亚军 ;
郁珊珊 .
城市问题, 2007, (07) :16-20
[29]   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 [J].
蔡婵静 ;
周志翔 ;
陈芳 ;
郑忠明 .
生态学报, 2006, (09) :2996-3004
[30]   自然、社会、人文与绿地的共融——宿迁市绿地系统的特色体现 [J].
王浩 ;
谷康 ;
孙化蓉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4)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