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汶川Ms8.0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精细解译
被引:90
作者:
许冲
[1
]
戴福初
[1
]
陈剑
[1
]
涂新斌
[1
]
许领
[1
]
李维朝
[1
]
田伟
[1
]
曹琰波
[1
]
姚鑫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遥感;
重灾区;
次生地质灾害;
解译;
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汶川Ms8.0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在获取到全面的研究区震后多源遥感影像后,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14个重灾县(市)进行次生地质灾害解译工作,共解译出约46560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灾害总面积约687.1km2。基于GIS平台获取到它们的位置、平面面积等基本信息,绘制了研究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与点密度图。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龙门山3条主断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主要分布在4个集中区域。最后,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坡度、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高程范围为1000—2000m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54.00%;坡度范围为30°—50°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62.42%;地震烈度范围为Ⅺ—Ⅷ的次生地质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90.94%。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发生机理、预测理论、灾区恢复重建与选址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次生地质灾害基础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754 / 76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