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粪便学及其应用——可靠性、局限性和展望

被引:55
作者
魏辅文
饶刚
李明
方盛国
冯祚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教育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及繁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教育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及繁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教育部濒危野生动物保
关键词
分子粪便学; 濒危动物; 保护遗传学; 非损伤性取样法;
D O I
10.16829/j.slxb.2001.02.010
中图分类号
Q75 [分子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由于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生存状况相当脆弱 ,已不允许进行破坏性的取样活动 ,因而长期以来 ,对这些动物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的研究一直都很薄弱。而近年来以分子粪便学为基础的粪便取样分析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传统的粪便分析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在不干扰野生动物正常活动的情况下 ,可对这些物种进行物种识别、性别确定、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行为生态学、系统地理学、食性及疾病、巢域及分布区范围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虽然分子粪便学由于粪便样品质量问题而具有一定的局限 ,从而导致其研究结果曾受到怀疑 ,但是该方法在近 10年的发展应用中 ,其局限性已逐渐被克服而日趋完善 ,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因此 ,今后该研究方法在珍稀濒危动物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有关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将采用该方法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2+160 +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的研制及比较实验分析
    方盛国
    冯文和
    张安居
    [J]. 兽类学报, 1997, (03) : 6 - 12+78-79
  • [2] 大熊猫DNA指纹在野生种群数量调查中的应用
    方盛国,陈冠群,冯文和,张安居,李绍昌,何光昕,魏辅文,郭健
    [J]. 兽类学报, 1996, (04) : 246 - 249+320
  • [3] 佛坪三官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方盛国,冯文和,张安居,余建秋,李学兵,黄祥明,费立松,陈红卫,张志和,张坚,雍严格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6, (03)
  • [4] Conservation genetics of the European brown bear a study using excremental PCR of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 sequences .2 Kohn M,Knauer F,Stoffella A,Schr der W,P bo S. Mol Evol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