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

被引:52
作者
董晓林
吴以蛮
熊健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传统金融参与; 数字金融参与; 减贫效应; 多维相对贫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贫困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和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农户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显示:第一,传统金融参与和数字金融参与均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且数字金融参与能够在传统金融减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减贫效应;第二,两种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不同的农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数字金融参与和传统金融参与的减贫效果呈现一定的互补性;第三,机制检验表明,传统金融参与和数字金融参与均能促进农户创业和非农就业,从而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研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测量与瞄准——基于2018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汪三贵 ;
孙俊娜 .
中国农村经济, 2021, (03) :2-23
[2]   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 [J].
周利 ;
廖婧琳 ;
张浩 .
经济科学, 2021, (01) :145-157
[3]   从关注生存需求到关注平衡发展——后2020我国农村向相对贫困标准转变的政策与现实意义 [J].
陈基平 ;
沈扬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02) :73-84
[4]   金融普惠可以提高减贫质量吗?——基于多维贫困的分析 [J].
张栋浩 ;
尹志超 ;
隋钰冰 .
南方经济, 2020, (10) :56-75
[5]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 [J].
何宗樾 ;
张勋 ;
万广华 .
统计研究, 2020, 37 (10) :79-89
[6]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J].
王小林 ;
冯贺霞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3) :2-21
[7]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J].
孙久文 ;
夏添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10) :98-113
[8]   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J].
徐家楠 ;
徐旭初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8 (04) :115-122
[9]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分析 [J].
杨艳琳 ;
付晨玉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3) :19-35
[10]   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 [J].
李建军 ;
韩珣 .
金融研究, 2019, (03) :12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