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39
作者
史新海
李可敬
孙为森
赵尧先
王金姣
李勇
机构
[1] 莱阳农学院!山东莱阳
[2] 即墨市种子公司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0.02.009
中图分类号
S513.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山东省 70年代至 90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认为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 ,主要是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粒数和提高了子粒千粒重 ,其次是增加穗行数和穗粒数 ;山东省 70年代至 90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分为逐渐上升型 (有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 )、逐渐下降型 (小斑病病级 )和平稳发展型 (有株高、穗粒高、穗长、穗粒数、穗行数、大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 )三种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42 +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育特性演进规律研究Ⅰ产量性状的演进 [J].
胡昌浩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孙庆泉 .
玉米科学, 1998, (02) :44-48
[2]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邓聚龙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