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作半径合理布局居民点研究——以山东省沂源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为例

被引:26
作者
唐丽静 [1 ]
王冬艳 [1 ]
王霖琳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关键词
耕作半径; 影响因素; 模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因素与耕作半径之间的作用机制,确定了耕作半径的决定性因素。以沂源县鲁村镇增减挂钩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耕作半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合理耕作半径为3.2 km,即与建新村距离3.2 km以内耕地所涉及的村庄可以作为拆旧村庄向建新村合并。现阶段,非人力出行方式及机械化农用工具使用比重在研究区较低,提高高速度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和广泛应用机械化农用工具是缓解耕作半径限制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岷江上游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 [J].
胡志斌 ;
何兴元 ;
李月辉 ;
胡远满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 (04) :623-625
[32]   江苏省村庄建设与发展调研 [J].
申翔 .
城市规划, 2006, (08) :56-60+65
[33]   哀牢山区哈尼聚落空间格局与耕作半径研究 [J].
角媛梅 ;
胡文英 ;
速少华 ;
范韬 ;
杨有洁 .
资源科学, 2006, (03) :66-72
[34]   山地农业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状况——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 [J].
杨庆华 ;
杨世先 ;
马文彬 ;
施正丹 .
山地学报, 2005, (06) :6749-6755
[35]   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 [J].
杨庆媛 ;
田永中 ;
王朝科 ;
周滔 ;
刘筱非 .
地理研究, 2004, (04) :469-478
[36]   绿洲景观中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角媛梅 ;
肖笃宁 ;
马明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09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