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拟石首鱼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27
作者
沈智华
钱冬
许文军
顾金华
邵健忠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4] 湖州市中心医院
[5]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
[6] 湖州
[7] 舟山
[8] 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红拟石首鱼; 海豚链球菌; 致病性; 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1.42 [细菌性鱼病];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2001年9月—12月,浙江舟山部分网箱养殖红拟石首鱼发生了陆续死鱼,发病鱼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失去方向性,皮肤溃疡等症状。从病鱼的肾脏和肝脏中分离到菌株SO-2和SO-3,对两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两者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均有致病力,SO-2和SO-3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4.8×108CFU/尾和1.9×107CFU/尾2、.8×108CFU/尾和8.3×107CFU/尾及9.6×106CFU/只和4.2×106CFU/只,试验感染鱼出现眼球突出、浑浊及失去方向性等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确定该两株菌为致病菌。两分离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呈链状球菌,β溶血,10℃生长,45℃不生长;接触酶阴性,水解七叶灵、精氨酸;VP试验、脲酶和马脲酸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水杨苷、蔗糖和淀粉,不发醇阿拉伯糖、菊糖、乳糖、蜜二糖、棉子糖和山梨醇。分离株对氨卞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先锋Ⅴ等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氟哌酸等不敏感。应用16SrRNA基因进行的菌株PCR鉴定,确定该两株菌为海豚链球菌。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Streptococcus shiloi andStreptococcus difficile: Two new streptococcal species causing a meningoencephalitis in fish[J] . Avi Eldar,Yitzhak Bejerano,Herve Bercovier. &nbspCurrent Microbiology . 1994 (3)
[2]   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研究 [J].
殷战,徐伯亥 .
水生生物学报, 1995, (01) :76-83
[3]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陈天寿 主编, 1995
[4]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M]. 科学出版社 , 黄祯祥 主编, 1990
[5]   嗜水气单胞菌BSK-10株的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J].
钱冬 ;
曹铮 ;
沈锦玉 ;
沈智华 ;
尹文林 ;
吴颖蕾 ;
张念慈 .
中国水产科学, 2001, (03)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