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生态空间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珉 [1 ]
胡鞍钢 [2 ]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关键词
绿色生态空间; 主体功能区规划; 生态绿色新政; 聚类分析; 灰色相关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持续深化,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将绿色生态空间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生态空间国土密度、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生态空间经济密度,并依据二级指标将全国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大小进行排序(不含香港、澳门),运用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Q型层次聚类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绿色生态空间供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相对生态空间经济密度)与国土密度变化规律更相似,绿色生态空间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立在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分类标准之上的,但也存在着各规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本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善并不同步。建议实施生态绿色新政,加强绿色生态空间的科学研究,注重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树立生态文化观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强化生态建设投资;推动相关政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生态足迹的多尺度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J].
张学勤 ;
陈成忠 ;
林振山 .
资源科学, 2010, 32 (10) :2005-2011
[2]   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 [J].
章锦河 ;
张捷 .
资源科学, 2006, (06) :196-203
[3]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 [J].
李明月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2) :129-131
[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及其应用[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顾晓薇,王青著, 2005
[5]  
An Application of a Modified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and 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in 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Study[J] . Richard Wood,Manfred Lenzen.Local Environment . 2003 (4)
[6]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 non-monetary metric of human consumption applied to North America[J] . Maged Senbel,Timothy McDaniels,Hadi Dowlatabadi.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03 (2)
[7]   The urban funnel model and th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cological footprint [J].
Luck, MA ;
Jenerette, GD ;
Wu, JG ;
Grimm, NB .
ECOSYSTEMS, 2001, 4 (08) :782-796
[8]   A modified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ustralia [J].
Lenzen, M ;
Murray, SA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7 (02) :229-255
[9]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A time series of alternative indicators for Scotland[J] . Nick Hanley,Ian Moffatt,Robin Faichney,Mike Wilson.Ecological Economics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