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机制

被引:14
作者
王谦
陈燕
程君
王迎迎
叶英
李家斌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质粒介导; AmpC酶;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D O I
10.13461/j.cnki.cja.004151
中图分类号
R378.21 [];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100705 ;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35所医院2005年随机月份临床分离402株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揭示其相关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三维试验筛选产AmpC酶株;多重PCR检测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对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序列和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基因结果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28株(7.0%),其中2株经测序证实为新的质粒ampC基因型(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054895,EF417572)产酶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28株产酶菌株中有23株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检测出各型ESBLs基因,21株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序列,20株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基因阳性结论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其中以产生灭活酶和Ⅰ类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为主对产酶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127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整合子介导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附视频 [J].
顾兵 ;
童明庆 ;
刘根焰 ;
倪芳 ;
赵旺胜 ;
梅亚宁 ;
文怡 ;
魏源华 ;
黄珮珺 ;
潘世扬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08) :725-729
[2]   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现状和基因型研究 [J].
彭少华 ;
刘素玲 ;
程文娟 ;
顾剑 ;
李从荣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02) :73-76
[3]   大肠埃希菌AmpC酶及ESBLs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J].
黄长武 ;
梅雪芬 ;
李兴绿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 (11) :686-688
[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分离株可转移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J].
陆坚 ;
唐英春 ;
吴本权 ;
张扣兴 ;
张天托 ;
毕筱刚 ;
朱家馨 ;
谈淑卿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04) :9-12
[5]  
Detection of a chloramphenicol efflux system in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poultry carcass[J] . M.A.S. Moreira,J.A. Oliveira,L.M. Teixeira,C.A. Moraes.Veterinary Microbiology . 2005 (1)
[6]  
Interactions underlying assembly of the Escherichia coli AcrAB–TolC multidrug efflux system[J] . ThierryTouzé,JeyanthyEswaran,EvertBokma,EvaKoronakis,ColinHughes.Molecular Microbiology .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