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云南边境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被引:7
作者
渠立权 [1 ,2 ]
胡志丁 [1 ]
洪菊花 [1 ]
骆华松 [1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边界效应; 边境经济合作; 合作内容; 合作模式; 云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作为建立在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微观合作机制,云南边境经济合作有利于合作内容的落实,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边界及其边界效应分析,发现不同强度的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决定了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和边境合作的内容、模式。在屏蔽效应主导的背景下,云南边境经济合作内容必须突破商品贸易的有限范围,开展资本和技术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合作内容的多元化,最终实现技术合作、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继续发展完善传统合作模式,尝试推行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合作区等新模式。从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路径、合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边境经济合作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8+198 +1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演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GMS框架下以我国西南边境为例 [J].
张庆霖 .
经济问题探索, 2014, (11) :81-86
[2]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边界——研究综述与启示 [J].
唐雪琼 ;
杨茜好 ;
钱俊希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7) :969-978
[3]   地缘安全视角下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及其优化组合 [J].
胡志丁 ;
骆华松 ;
李灿松 ;
张伟 .
人文地理 , 2012, (03) :73-77
[5]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我国企业“走出去” [J].
李春顶 .
国际经济合作, 2008, (07) :25-28
[6]   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 [J].
李铁立 ;
姜怀宇 .
东北亚论坛, 2005, (03) :90-94
[7]   边境区合作理论的地理学研究 [J].
冯革群 ;
丁四保 .
世界地理研究, 2005, (01) :53-60
[8]   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 [J].
汤建中 ;
张兵 ;
陈瑛 .
人文地理, 2002, (01) :8-12
[9]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稚, 2012
[10]  
Decentralisation, Globalisation and China's Partial Re-engagement with the Global Economy[J] . Shaun Breslin. New Political Economy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