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在唇针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22
作者
郭试瑜
殷伟平
张惠琴
印其章
机构
[1] 苏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电生理研究室
关键词
下丘脑弓状核区; 大白鼠; 家鼠属; 唇针; 镇痛效应; 弓状核; ACTH;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下丘脑弓状核区和脑内参与痛觉调制的结构有复杂的纤维联系,脑内β-脂肪激素-β-内啡肽-ACTH 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亦主要集中于下丘脑弓状核区。本实验用电解损毁、H 刀游离和电刺激大白鼠弓状核区的方法,研究该区在痛觉调制和唇针镇痛中的作用。(1)电解损毁或 H 刀游离弓状核区后基础痛阈未见明显改变,但唇针镇痛效应均明显降低。(2)单纯电刺激弓状核区能明显升高基础痛阈;唇针和电刺激弓状核区同时进行时的镇痛效应比单纯唇针时的镇痛效应有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下丘脑弓状核区在大白鼠唇针镇痛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缝背核和蓝斑在唇针镇痛中的作用 [J].
俞光弟 ;
刘世堉 ;
顾沨 ;
邸石 ;
殷伟平 ;
印其章 .
针刺研究, 1981, (04) :259-264
[2]   唇针镇痛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关系 [J].
缪明 ;
刘惠慈 ;
高爱莉 ;
黄伟秋 ;
徐斌 ;
印其章 .
动物学报, 1980, (03) :222-227
[3]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和镇痛 [J].
邹冈 ;
易庆成 .
生理科学进展, 1978, (0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