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信任社会”视域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嬗变及趋向

被引:10
作者
张成岗
黄晓伟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后信任社会; 专家系统; 信任危机; 风险沟通; 风险治理;
D O I
10.15994/j.1000-0763.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传统社会构建基于权威和个体信任,现代社会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确立系统信任,尤其是专家系统信任的过程,信任品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风险使人类步入了"后信任社会"。后信任社会对专家角色、互动机制、政策框架进行了重构,风险研究呈现出新动向,表现在:由专家诠释风险转向风险感知构建的公众参与;由单向风险沟通机制转向风险沟通的多元互动机制;由外在的风险管理转向内生的风险治理模式。运用社会学的分析工具和学术话语对风险展开多维度研究,反思"后信任社会"的风险机制,构建转型期的社会信任体系有助于增强风险感知、促进风险沟通和风险治理政策制定,对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风险沟通研究进展综述 [J].
高旭 ;
张圣柱 ;
杨国梁 ;
多英全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05) :148-152
[2]   风险认知和风险沟通研究进展 [J].
李素梅 ;
Cordia MingYeuk Chu .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03) :229-233
[3]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1) :44-55
[4]   对英国有关"公众理解科学"的三份重要报告的简要考察与分析 [J].
李正伟 ;
刘兵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05) :70-74
[5]  
风险的社会视野[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英) 卡斯帕森 (Kasperson, 2010
[6]  
信任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法)阿兰·佩雷菲特(AlainPeyrefitte)著, 2005
[7]  
信任[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尼克拉斯·卢曼(VonNiklasLuhmann)著, 2005
[8]  
自反性现代化[M]. 商务印书馆 , (德)乌尔里希·贝克(UrichBack)等著, 2001
[9]  
现代性的后果[M]. 译林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2000
[10]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