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概述

被引:38
作者
刘震
陈艳鹏
赵阳
郝奇
许晓明
常迈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 “互补性”特征; “优势性”特征; 多元控油—主元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的勘探过程中总结的"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的"互补性"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陆相生油为主线的石油地质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133 +1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22]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2000, (02) :1-8+6
[23]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区域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J].
赵文智 ;
池英柳 .
石油学报, 2000, (01) :10-15+3
[24]   古湖缺氧条件是控制富生油凹陷形成的重要因素——来自珠江口盆地的证据 [J].
吴国瑄 ;
朱伟林 ;
黎明碧 ;
黄正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 (01) :3-8
[25]   济阳复式油气区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J].
刘兴材 ;
杨申镳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170-178
[26]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 [J].
李德生 .
地学前缘, 1995, (03) :15-19
[27]   渤海湾盆地复合油气田的开发前景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6, (01) :1-21
[28]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和构造特征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0, (01)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