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及污染物去除定量化

被引:37
作者
吴建强
机构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缓冲带; 坡度; 滞缓径流; 污染物去除; 定量化;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1.01.005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构建的东风港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和设计的径流流量测定装置,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浓度和典型单次降雨历时及降雨量,对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和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开展定量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被缓冲带,坡度越小,其滞缓径流和土壤水力渗透的能力越强,19 m长的2%坡度缓冲带径流初始出水时间比5%坡度缓冲带延长了7.3 m in,两者的渗流水量比值达到1.74;不同坡度缓冲带渗流氮磷污染物去除量显著高于径流,2%、3%、4%和5%坡度缓冲带对于氮磷污染物的渗流去除量与径流去除量的比值分别为2.32、2.15、1.82和1.64;坡度的变化对缓冲带净化面源氮磷污染物效果的影响显著,坡度越小,缓冲带渗流水量越大,其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去除负荷也越高,2%坡度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污染去除负荷分别是5%坡度的1.56倍和1.66倍,2%坡度缓冲带对TN、NH3-N、TP的单位面积去除负荷均最高,分别达到0.661 g/m2、0.672 g/m2和0.044 g/m2。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河湖滨岸缓冲带净污机理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 [J].
钱进 ;
王超 ;
王沛芳 ;
侯俊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1) :139-144
[2]   不同坡度缓冲带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 [J].
王敏 ;
吴建强 ;
黄沈发 ;
吴健 .
生态学报, 2008, (10) :4951-4956
[3]   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J].
黄沈发 ;
吴建强 ;
唐浩 ;
吴健 ;
王敏 .
水科学进展, 2008, (05) :722-728
[4]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J].
郭怀成 ;
黄凯 ;
刘永 ;
郁亚娟 .
地理研究, 2007, (04) :789-798
[5]   不同坡度草地含沙水流水力学特性及其拦沙机理 [J].
潘成忠 ;
上官周平 .
水科学进展, 2007, (04) :490-495
[6]   岸边带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J].
杨胜天 ;
王雪蕾 ;
刘昌明 ;
盛浩然 ;
李茜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6) :894-905
[7]   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 [J].
陈小华 ;
李小平 .
生态学报, 2007, (03) :1168-1176
[8]   上海郊区旱作农田氮素流失研究 [J].
黄沈发 ;
陆贻通 ;
沈根祥 ;
唐浩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2) :50-53
[9]   滨岸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NH4+-N,TP的吸收效果 [J].
董凤丽 ;
袁峻峰 ;
马翠欣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93-97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