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推进中的公共性不足及其培育

被引:13
作者
金太军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共性; 社会参与; 培育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无论是从中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所处的转型社会系统进行内在解构,还是从传统条块分割系统下地方政府对于社会优势资源要素的掌控能力作外在分析,都可见政府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引导性作用。以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方位为切入点,以政策范式转移的视角分析新型城镇化之内涵的公共性思考,并从作为引导主体的政府、作为承载主体的市场以及作为实现主体的社会可以条分缕析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性不足的成因。鉴于此,探寻公共性的培育路径,不但要从制度供给的有效性和政策议程的公开性实现公共性价值的规塑,并以公共性的扩散作为公共性生发的契机;而且要基于社会治理的转型过程,以社区文化和业主维权的型塑实现公共性价值在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生长和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政策过程中公民有序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基于系统论视角的考量 [J].
金太军 ;
周义程 .
学术界, 2014, (05) :84-92+310
[2]   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 [J].
张康之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 28 (02) :2-13
[3]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J].
李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0 (06) :1-8
[4]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风险:城乡矛盾内化 [J].
韩康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4-8
[5]   社会复合主体:城市公共治理的结构创新——以杭州市城市治理经验为例 [J].
倪咸林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2) :30-37
[7]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J].
张占斌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48-54
[8]   我国新时期传媒政策范式转移研究 [J].
卞地诗 ;
李兆友 .
社会科学战线, 2012, (11) :139-142
[9]   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成逻辑:制度空间与制度规引 [J].
沈承诚 .
社会科学战线, 2012, (06) :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