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稻曲病研究现状

被引:42
作者
邓根生
机构
[1] 陕西省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稻曲病; 穗病; 防效; 稻曲病菌; 发病面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日本还称其为“丰收病”,由真菌引起。1878年库克首先从印度获得标本,并定名为Us-tilago virens。1896年高桥良直经过研究,将其命名为Ustilagrnoidea virens(Cke)Tak,沿用至今。我国对稻曲病加明朝即有描述,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2卷“硬谷奴,谷穗煤者”即指此。50年代起,我国对此病开始注意。浙江省70年代后期开始加重,1982年南方晚稻普遍发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稻曲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J].
黄月清 ;
胡务义 .
植物保护, 1988, (05) :43-43
[2]   稻曲病菌人工培养研究 [J].
傅淑云 ;
俞孕珍 .
辽宁农业科学, 1987, (05) :37-38
[3]   新病害流行的原因分析 [J].
简小鹰 .
植物保护, 1987, (05) :46-48
[4]   防治稻曲病新农药—10%LI-311粉剂 [J].
王诚钊 ;
黄侠敏 ;
崔敬希 ;
崔殿成 ;
邱德文 ;
沈瑛 .
植物保护, 1987, (05) :32-32
[5]   稻曲病与水稻某些株型性状的关系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辽宁农业科学, 1987, (04) :5-8
[6]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J].
王玉山 ;
朱建华 .
农业科技通讯, 1987, (06) :29-29
[7]   稻曲病病粒对鸡和兔的毒性 [J].
高峻 .
植物保护 , 1987, (03) :52-53
[8]   水稻稻曲病菌菌核田间发生情况调查附视频 [J].
金敏忠 ;
黎煜 .
浙江农业科学, 1987, (05) :238-239
[9]   稻曲病研究初报 [J].
黎毓干 ;
康必鉴 ;
张宝棣 ;
蓝毓涛 ;
曾红蕾 ;
马慧坤 ;
谢考祥 ;
李廷芳 .
广东农业科学, 1986, (04) :45-47
[10]   防治稻曲病药效试验 [J].
王庆华 .
辽宁农业科学, 1985, (04) :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