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稻曲病研究现状

被引:42
作者
邓根生
机构
[1] 陕西省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稻曲病; 穗病; 防效; 稻曲病菌; 发病面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日本还称其为“丰收病”,由真菌引起。1878年库克首先从印度获得标本,并定名为Us-tilago virens。1896年高桥良直经过研究,将其命名为Ustilagrnoidea virens(Cke)Tak,沿用至今。我国对稻曲病加明朝即有描述,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2卷“硬谷奴,谷穗煤者”即指此。50年代起,我国对此病开始注意。浙江省70年代后期开始加重,1982年南方晚稻普遍发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水稻病害[M]. 农业出版社[]欧(S·H·Ou) 编著, 1981
[12]  
稻作病害[M]. 农业出版社 , (日)铸方末彦著, 1958
[13]   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 [J].
郎进宝 .
浙江农业科学, 1985, (04) :167-169
[14]   稻曲病病曲的为害及曲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J].
胡德具 .
浙江农业科学, 1985, (04) :164-167
[15]   稻曲病几个发病因素和损失调查分析 [J].
李火苟 .
植物保护学报, 1985, (01) :8+28-8
[16]   水稻稻曲病病菌对猪的危害性试验 [J].
尚炳荣 ;
许绍朴 ;
王云英 ;
俞淑英 .
浙江农业科学, 1985, (01) :35-37
[17]   水稻稻曲病危害性的调查研究 [J].
王甸琴 .
贵州农业科学, 1984, (06) :36-37
[18]   稻曲病发生与防治初步研究 [J].
王茂才 .
江西农业科技, 1984, (05) :11-12
[19]   稻曲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J].
谭荫初 .
湖南农业科学, 1983, (04) :48-49
[20]   稻曲病及其防治措施——答泉州市双溪大队读者黄朝基同志问 [J].
林声和 .
福建农业科技, 1983, (01)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