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通性与共同性——从中国哲学看人的超越性存在

被引:17
作者
李景林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创新基地
关键词
共通性; 共同性; 个性化; 儒家; 道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1 [古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遍性是哲学和科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哲学与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哲学的普遍性,其显性的特征是“通”,可以用“共通性”这个概念来表征它;科学的普遍性,其显性的特征是“同”,可以用“共同性”这个概念来表征它。“通”的意义是,成就差异以达成沟通,经由充分的个性化而构成一“共通性”的境域。这个“通”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存在原初的生命情态。这人类存在原初生命情态的“共通性”之概念哲理表现,为哲学;形象表现,为艺术;由仪式、功夫、仪轨而引向精神修炼,达到存在转变中的生命实现,为宗教。中国传统哲学始终一贯地坚持了此一“通”的精神,这使它能够代替宗教构成中国文化的超越性价值基础。关注和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哲学这种“通以显体”的精神,对未来世界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李景林
    [J]. 人文杂志, 2003, (06) : 23 - 27
  • [2] 忠恕之道不可作积极表述论
    李景林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 1 - 4
  • [3] 海伦·凯勒传.[M].(美)海伦·凯勒原著;曾小莹改写;.北京出版社.1996,
  • [4] 日知录集释.[M].(清)顾炎武著;秦克诚点校;.岳麓书社.1994,
  • [5]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胡塞尔(Hussrl;E.)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6] 明儒学案.[M].(清)黄宗羲 著;沈芝盈 点校.中华书局.1985,
  • [7] 老子注译及评介.[M].陈鼓应 著.中华书局.1984,
  • [8] 小逻辑.[M].(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 [9]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德]康德(I·Kant) 著;庞景仁 译.商务印书馆.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