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春季冷锋后的高架雷暴特征分析

被引:43
作者
盛杰 [1 ,2 ]
毛冬艳 [2 ]
沈新勇 [1 ,3 ]
蓝渝 [2 ]
何立富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中心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春季冷锋; 高架雷暴; 低空西南急流; 触发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对流天气综合监测等资料,对2010-2012年我国春季冷锋后的高架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强对流天气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一次典型个例给出影响高架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再结合雷暴物理条件的统计特征探讨高架雷暴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此类高架雷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日变化,常伴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影响高架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低空急流、低层切变线以及500 hPa西风槽等。预报着眼点主要为850和700 hPa大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700与500 hPa的温差达16℃以上,有一定的热力不稳定;700 hPa上建立一支低空西南急流,配合500 hPa西风槽以及低层的切变线,这些因素为雷暴触发及发展提供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058 / 10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2012年早春河南一次高架雷暴天气成因分析
    张一平
    俞小鼎
    孙景兰
    梁俊平
    吕林宜
    [J]. 气象, 2014, 40 (01) : 48 - 58
  • [2] 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雷暴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农孟松
    赖珍权
    梁俊聪
    董良淼
    刘国忠
    [J]. 气象, 2013, 39 (07) : 874 - 882
  • [3] 2012年初春华南“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吴乃庚
    林良勋
    冯业荣
    刘运策
    邓文剑
    [J]. 气象, 2013, 39 (04) : 410 - 417
  • [4] 锋面北侧冷气团中连续降雹环境场特征及成因
    许爱华
    陈云辉
    陈涛
    张娟娟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3, 24 (02) : 197 - 206
  • [5]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俞小鼎
    周小刚
    王秀明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 311 - 337
  • [6] 一次带有雷电现象的冬季雪暴中尺度探测分析
    苏德斌
    焦热光
    吕达仁
    [J]. 气象, 2012, 38 (02) : 204 - 209
  • [7]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郭荣芬
    鲁亚斌
    高安生
    李磊
    [J]. 气象, 2009, 35 (02) : 49 - 56+130
  • [8] 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
    丁一汇
    [J]. 气象学报, 1994, (03) : 274 - 284
  • [9] “雷打雪”现象发生机制初探
    王仁乔
    宋清翠
    [J]. 气象, 1990, (03) : 45 - 48
  • [10] The environment of warm-season elevated thunderstorms associated with heavy rainfall over the central United States. Moore, James T,Glass, Fred H,Graves, Charles E,Rochette, Scott M,Singer, Marc J.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