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4
作者
贺佩
肖伟
徐国丰
葛国川
陈耀荣
机构
[1] 宁波市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生命统计; 死亡原因;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5 [卫生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居民病伤死亡状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对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资料统一编码分类,利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分析该期间居民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结果5年间,北仑区居民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04.93/10万,全死因标化死亡率和PYLLR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起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0~14岁及15~44岁组以损伤中毒为主,45~59岁及60~岁组以恶性肿瘤为主。按潜在寿命损失年评估,恶性肿瘤(42.34%)和损伤中毒(28.79%)是北仑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逐渐成为影响北仑区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当前北仑区卫生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518 / 5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4—2005年天津市四种慢性病发病、死亡报告分析 [J].
张忠琴 ;
宋桂德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01) :72-73
[2]   2003-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主要死因分析 [J].
郭炳虹 ;
王翔军 ;
王彦宏 ;
李淑萍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5, (04) :441-442
[3]   采用ICD-10后宁波市镇海区2002-2003年居民死因分析 [J].
董选军 ;
洪健 ;
胡依红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4) :7-7
[4]   1999-2003年慈溪市居民死因情况分析 [J].
陈国华 ;
施南峰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3) :270-271
[5]   宁波市区居民死因及减寿分析 [J].
程志华 .
浙江预防医学, 2003, (03) :20-22
[6]   减寿分析方法 [J].
周宝森,王天爵 .
中国卫生统计, 1994, (04) :58-61
[7]   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又一负性指标——YPLL [J].
李馨宇 ;
董中 ;
曹卫华 ;
李立明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3, (05) :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