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锋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17
作者
陈丽芳 [1 ]
高坤 [2 ]
机构
[1] 杭州市气象局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梅雨锋结构; 中层锋区; 边界层锋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1 [气团和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99年6月下旬持续性梅雨锋降水过程的全程四维同化模拟结果,深入分析梅雨锋结构的时空不均匀变化特征及其与低涡降水强度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梅雨锋呈现明显的中层锋和边界层锋两段锋的特征,中层梅雨锋区对降水的影响比边界层锋更为关键,中层锋的加强、锋坡增大趋于垂直、锋区垂直环流的加强和与高空急流锋区的上下贯通,有利于梅雨锋降水的加强,强降水并不出现于中层锋区最强的时段,而是发生于大范围锋区强度达峰值之后约16—24 h。中低层总变形加强与梅雨锋的加强有密切关系。组成低空急流的中低层u,v分量呈现不同的分布和演变特征,强南风中心位于900—800 hPa,呈明显的低空急流状特征,贴近暴雨区还可能出现较小尺度的急流;而强西风中心出现于中层锋前700—500 hPa,表现为高空强西风区沿锋区上界的向下延伸;低空南风急流通常与总变形同时加强。强锋段的锋前饱和高湿高能气柱、锋前中低层急流状南风区和中层西风均匀大值区等要素场呈现高度组织化的特征。梅雨锋的低层特性,如辐合、锋区强度、总变形和南风分量及降水强度等要素呈现显著的中尺度扰动特征,有明显的日变化且受长江中下游中尺度地形影响,扰动特征有随时间上传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 [J].
陈丽芳 ;
高坤 ;
徐亚梅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 (01) :103-109
[2]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 [J].
柳俊杰 ;
丁一汇 ;
何金海 .
气象学报, 2003, (03) :291-301+386
[3]   长江中游一次β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 [J].
王智 ;
翟国庆 ;
高坤 .
气象学报, 2003, (01) :66-77
[4]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J].
王建捷 ;
陶诗言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5) :526-534+641
[5]   1998年梅雨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张庆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03) :257-268
[6]   1999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梅雨锋低涡扰动的结构研究 [J].
高坤 ;
徐亚梅 .
大气科学, 2001, (06) :740-756
[7]   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及结构特征分析与研究 [J].
李柏 ;
曹性善 ;
周昆 ;
陆大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2) :168-173